聚焦科技之美
實施名配角戰略,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光學產品制造企業。
在1988年結束的時候,我向全廠干部職工提出了1989年的方針,即“深化內部改革,增強企業活力;注重人才培養,形成企業精神;促進技術發展,堅持以質取勝,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出口創匯拓新路,實現利潤超上年,邁出新步伐,登上新臺階。”一年來,全廠廣大干部職工緊緊圍繞這一方針,克服了國內市場疲軟和國際大氣候影響所帶來的種種困難,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回顧這一年來的工作,我感到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自1988年下半年以來,我們根據市場變化和本廠的實際情況,作出了實行“兩個轉變”的決策,即由單一的國內市場轉變為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同時并舉;由單一的元部件加工轉變為元部件加工、整機生產同時并舉。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受國際大氣候的影響,特別是“六·四”事件以后,西方國家對我們的經濟制裁,給我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動。尤其是一步成像翻拍相機的后背和底片,是美國的專利,原來的生產計劃無法實現,所以第二個轉變顯得不甚理想。但第一個轉變還是成功的,從這一年的情況表明,實行“兩個轉變”的決策是正確的,它與以前我廠的兩次重大轉折一樣,是我們余姚第二光學儀器廠發展史上的又一重大轉折。如果不實行“兩個轉變”,固守原來的陣地,我們的企業就會出現被動的局面。最近各種報刊連篇累牘地刊載了這方面的文章,即鄉鎮企業的發展方向在于外向型。我相信,隨著時間的過去,將會更加證明這一決策的正確性。
二、實行“兩個轉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計。原來,我們也認為同外商做生意質量要求高,說要就要,說不要就不要,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感受。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我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唯一的途徑就是提高我們的素質,千方百計去適應這個市場。
三、鄉鎮企業的發展必須以科學技術為依托,即通過攀親結緣發展橫向聯營的優勢。我們鄉鎮企業雖有某些優勢,比如船小好調頭,機制比較靈活,但更有許多劣勢,突出的是科技力量薄弱;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則有濃厚的技術力量,而缺乏靈活的機制,兩者結合,則會優勢互補,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叫做“借雞生蛋”?,F在看來,我們這幾年所走的路子是正確的。最近,我們在原來聯營的基礎上,再同寧波立體顯示技術研究所聯營,聯合開發體視顯微鏡。
四、企業要發展,關鍵在管理。幾年來,特別是擠入國際市場的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企業要發展,關鍵在于管理。我們廠要實現新的跨越,必須花大力氣攻克兩個方面的薄弱環節,即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強職工技術素質。從這幾年的情況表明,這兩方面大有潛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
以上是我對這一年來工作的體會,下面要講的是1990年的方針,即“振奮精神,知難而進,堅定不移地實行兩個轉變;拓展國際市場,形成全方位銷售網絡;強化基礎工作,爭創省級先進企業;依托科學技術,努力開發新產品;重視企業文化,全面提高企業素質;開展‘雙增雙節’,實現產、銷、利創歷史;為在三、五年內創全國一流企業打下堅實基礎。”
90年方針的特點是:1、突出了開拓國際市場的方向。2、明確了管理工作的目標。3、把90年度的目標同三、五年規劃相一致。
這里所提出的企業文化是一個新的概念,也是一個新的課題。所謂企業文化,主要指企業和企業職工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為全體成員所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它是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持久力的總和。企業文化既然是一個新的概念,一個新的課題,就有一個認識的過程。但不管如何,就是要在“人”字上做文章,我們提出了要創全國一流企業的口號,就必須具備第一流的人才,我們企業需要的不是唯唯諾諾、循規蹈矩的人,而是需要有獨特創造力的人。培養和尊重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這正是企業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