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之美
實施名配角戰略,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光學產品制造企業。
浙江大學余姚光電儀器總公司是由余姚第二光學儀器廠和浙江大學光電技術開發公司共同投資經營、風險共擔、利潤共享,融科技、生產、貿易于一體的外向型企業?;仡櫴隁v程,我們企業走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依靠科技,站住腳跟;第二階段,依靠科技,拓展外向;第三階段,還是依靠科技,擴大企業規模。實踐充分證明科技進步始終是鄉鎮企業發展外向型的原動力。
一、開通聯營渠道,
尋求生產與科技的最佳結合。
1984年初辦廠時,我們全副家當僅有4間廠房,6萬元資產,8名職工分批經過培訓,初步掌握了一些操作技術,只能加工比較粗疏、簡易的光學元件。根據對市場的需求和發展趨勢的調查,明確不開通聯營渠道,只能匍匐而行,不長上科技的翅膀,難以搏擊長空。1986年,我們開始為天津照相機公司配套生產東方S4型相機鏡片、EF35型相機鏡頭,雙方達成產銷聯營協議。1987年聘用江西光儀總廠的技術人員,采用“借雞生蛋又孵小雞”的辦法,將原來的試制性工藝改為批量生產工藝,同時引進光學冷加工最佳參數,采用微粉精磨、高速拋光新工藝。接著,我們又參加了江西鳳凰照相機集團、東方照相機集團,與杭州照相機械研究所建立科技信息與產品開發協作,研制YZ-Ⅰ型、YZ-Ⅱ型“一步成像翻拍照相機”,這在當時曾填補了國內空白。
通過尋求生產與科技的最佳結合,才迎來了輝煌的1988年,年產鏡頭達35萬套,占全國總產量的九分之一,產值近千萬元,利稅180余萬元。正在這時,浙江大學光電技術開發公司來我們廠,他們當時需開拓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渠道,雙方一拍即合,互補優勢,組建外向型光學儀器生產聯營體,很快形成了“你設計,我生產”的新格局,為出口創匯打下了基礎。
與浙大聯營五年多來,企業有了較快的發展,1992年正式命名為浙江大學余姚光電儀器總公司,到今年10月,我們決定以總公司為核心層,組建一個集團企業,開辟范圍更廣、規模更大的聯營渠道。
二、興辦合資企業,
雙輪驅動發展外工貿。
1988年雖是我們的輝煌之年,但也使我們清醒地預感到機遇與挑戰并存,成功后面潛伏著危機。因為當時國內光學儀器產品瀕臨產大于銷,不可避免地將會出現市場滑坡,而放眼國外市場,對于中低檔、普及型光儀產品的需求量,有增無減。所以從1989年開始,我們實行了兩個轉變,即由單一的元部件加工轉變為元部件加工與整機生產同時并舉;由單一的面向國內市場轉變為國內、國際市場同時并舉,而且主要是面向國外市場。正是“兩個轉變”的決策,1991年產值突破一千萬元,利稅超二百萬元,一舉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照相機鏡頭生產基地”。
當然,鄉鎮企業發展外向型,既要出口創匯,又要引進外資,我們是通過聯營渠道,搞出口創匯;通過了合資渠道,引進了外資投入。在1992年,正當我們的產品受到外商青睞、博得聲譽之際,香港力達貿易公司、裕隆企業公司和領東企業有限公司慕名而來,先后跟我們興辦了華達、裕盛、領東三家合資企業,分別開發了照相機、顯微鏡、望遠鏡以及各種光學元器件產品。
三、進軍國際市場,
實現“九五”10億奮斗目標。
最近,我們看了李鵬總理考廠長的報道,大受啟發,李鵬總理的考題是“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關鍵在哪里?”一位廠長回答:“主要是要有一個好的政策” ,一位市長回答:“主要是一個經營機制靈活不靈活的問題。”雖然他們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沒有找到正確答案,正確答案最后卻是在旁的交通部長黃鎮東指明的:“關鍵是市場。”而我們聯系自己企業的實踐,深深體會到市場不僅對國營企業是關鍵,對鄉鎮企業也同樣是關鍵。要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要想更多、更快地賺取外國人的錢,就要了解他們需求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而不能只憑我們會生產什么,就生產什么。從1988年起,我們的光儀產品先銷往港臺和東南亞、新加坡等國家,開始只是跟規模較小,影響不大的外商做生意,然后打入日本、歐美市場,逐漸跟幾家大公司大財團建立業務關系。因此躋入國際市場一步已經完成,要雄踞國際市場,遠遠不具備條件,只作為今后奮斗方向,而搶占國際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根本問題在于質量。
香港寶源公司,是國際巨商,年產照相機約占世界總產量七分之一,1992年,我們通過南京儀表機械廠開始為他們加工相機
鏡頭。1993年,他們兩次派人來大陸考察,才了解是我們公司在為他們生產加工,高興地說:“若早知道貴公司能生產合格鏡頭,又能按時交貨,我們再也用不著另找中介單位。”當場邀請赴港考察,并作為長期定點訂貨單位。美國TASCO公司,是一家聞名歐美的望遠鏡產品銷售商,1992年,向他們提供了幾臺天文望遠鏡樣機,他們不相信,如此優質的產品竟出自中國大陸,專門派人來實地考察,結果得到證實,才滿意而歸。1993年銷售22600架,今年預定10萬架,并要求在美國獨家經銷。從上面這幾個例子可以說明,在進軍國際市場中,提高產品的質量是何等的重要!優勝劣汰是必然規律,只有名牌,新品、高質、廉價,才能闖天下,從而說明創名牌新產品離不開科技,科技進步確是發展企業的原動力。